形態特徵
植株
灌木,高1-2米餘。
枝
小枝有細縱棱,貼生短柔毛,嫩枝毛密,老枝毛少至無毛。
葉
羽狀複葉具3小葉;托葉線狀鑽形或狹披針狀鑽形,長3-6毫米;葉柄長0.5-2厘米;小葉倒卵形或近橢圓形,長10-25(-30)毫米,寬7-15(20)毫米,先端圓形或微缺,具小凸尖,向下部常漸狹,基部圓形或寬楔形,兩面均貼生微柔毛,通常上面毛較少或有時近無毛。
花
總狀花序單一或有時2個腋生並頂生,具數至多花,花序軸連總花梗長1.5-4(5)厘米,稀更長,貼生微柔毛,總花梗長0.5-2.5厘米;苞片卵狀披針形或披針形,長0.6-2毫米,稀達3毫米,宿存;花梗絲狀,貼生微柔毛,長8(5)-15(25)毫米;小苞片早落;花萼通常為筒狀鐘形或狹鐘形,長(3.5-)4-5毫米,貼生短柔毛,中裂或稍深裂,萼裂片披針形,上方萼裂片大部分合生,先端分離部分長約0.6毫米;花冠紫色或紫紅色,長11-14毫米,旗瓣近倒卵形,瓣柄長1毫米餘,翼瓣近半圓形,基部有耳及細瓣柄,龍骨瓣稍大於直角或近直角內彎,瓣片上部比瓣片下部(連瓣柄)短2-4毫米;子房邊緣有毛,表面有毛或無毛。
果
莢果略呈長圓形,兩面稍凸,長8-10毫米,寬3.5-4.5(5)毫米,先端具短喙尖,基部具長1.4-1.8毫米的果頸,表面無毛或貼生稀疏的微柔毛。
花果期
花期9-11月,果期11-12月。
生長環境
生長於海拔1000-3000米的灌叢內及林中。
分布範圍
分布於四川、雲南、廣西(西部)。模式標本采自雲南省賓川縣(大坪子)及洱源縣(黑山門)。